基本内容

注明:在”倍角公式“前,皆为高考考纲内容。

任意角三角函数 & 弧度制

略。

图象与性质

注:图象中的竖直线,其实是“五点法”作图的思想,即分别令 sin/cos/tan 里面的数等于0,\dfrac\pi2,\pi,\dfrac32\pi,2\pi

正弦

设正弦函数f:y=\sin(x)

图像

img

性质

  • \text{dom}f=\mathbb{R},\text{ran}f=[-1,1]
  • 对称性:f关于(k\pi,0)中心对称,关于x=k\pi+\dfrac\pi2轴对称(k\in\mathbb{Z})。
  • 奇偶性:奇函数。
  • 周期性:最小正周期为2\pi
  • 连续性:在\mathbb{R}上连续。
  • 可导性:在\mathbb{R}上可导。
  • 单调性:在区间[2k\pi-\dfrac\pi2,2k\pi+\dfrac\pi2]上单增,在区间[2k\pi+\dfrac\pi2,2k\pi+\dfrac32\pi]单减(k\in\mathbb{Z})。
  • 凹凸性:在区间[(2k+1)\pi,(2k+2)\pi]上为凹函数,在区间[2k\pi,(2k+1)\pi]上为凸函数。
  • 有界性:在\mathbb{R}上有上界1,有下界-1。

余弦

设余弦函数f:y=\cos(x)

图像

img

性质

  • \text{dom}f=\mathbb{R},\text{ran}f=[-1,1]
  • 对称性:f关于(2\pi+k\pi,0)中心对称,关于x=k\pi轴对称(k\in\mathbb{Z})。
  • 奇偶性:偶函数。
  • 周期性:最小正周期为2\pi
  • 连续性:在\mathbb{R}上连续。
  • 可导性:在\mathbb{R}上可导。
  • 单调性:在区间[2k\pi-\pi,2k\pi]上单增,在区间[2k\pi,2k\pi+\pi]单减(k\in\mathbb{Z})。
  • 凹凸性:在区间[2k\pi+\dfrac\pi2,2k\pi+\dfrac32\pi]上为凹函数,在区间[2k\pi-\dfrac\pi2,2k\pi+\dfrac\pi2]上为凸函数。
  • 有界性:在\mathbb{R}上有上界1,有下界-1。

正切

设正切函数f:y=\tan(x)

图象

img

性质

  • \text{dom}f=\complement_\mathbb{R}\{(2k+1)\pi|k\in\mathbb{Z}\},\text{ran}f=\mathbb{R}
  • 对称性:f关于(2k\pi,0)中心对称(k\in\mathbb{Z})。
  • 奇偶性:奇函数。
  • 周期性:最小正周期为2\pi
  • 连续性:在(2k+1)\pi处不连续(k\in\mathbb{Z})。
  • 可导性:在(2k+1)\pi处不可导(k\in\mathbb{Z})。
  • 单调性:在区间[2k\pi-\pi,2k\pi+\pi]上单增(k\in\mathbb{Z})。
  • 凹凸性:在区间[2k\pi,2k\pi+\pi]上为凹函数,在区间[2k\pi-\pi,2k\pi]上为凸函数。

f:y=A\sin(\omega x+\varphi)

k\in\mathbb{Z}

求特殊点、特殊区间的核心思想

考虑令t=\omega x+\varphi,则化为了乘了一个常数的普通的“正弦函数”。求其特殊点(或特殊区间),再将t=\omega x+\varphi代入,解方程(或不等式组)。

  • 最小正周期:|\dfrac{2\pi}\omega|

  • 最值

y_{\max}=A,\omega x+\varphi=2k\pi+\dfrac\pi2

y_{\min}=-A,\omega x+\varphi=2k\pi-\dfrac\pi2

由此解出。

  • 对称性:

对称中心:解\omega x+\varphi=k\pi。对称中心为(x,f(x))

对称轴:解\omega x+\varphi=k\pi+\dfrac\pi2

  • 单调区间:

增区间:2k\pi-\dfrac\pi2\le\omega x+\varphi\le2k\pi+\dfrac\pi2

减区间:2k\pi+\dfrac\pi2\le\omega x+\varphi\le2k\pi+\dfrac32\pi

  • 凹凸区间:留作读者思考。

例题

例题1

以下命题正确的是()
A.周期函数一定有最小正周期。
B.y=\sin|x|为最小正周期为\pi的偶函数。
C.y=|\sin(x)|为最小正周期为2\pi的偶函数。
D.y=\sin(x+\dfrac\pi2)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。

解析

本题考查了基本的概念。
对于A,常数函数无最小正周期。
对于B,该函数并非周期函数。
对于C,最小正周期为\pi
对于D,由平移关系,y=\sin(x+\dfrac\pi2)\cos(x)。故D正确。

例题2

(1)求y=\cos^2(x)+sin(x)+1值域
(2)求y=\dfrac{2\sin(x)+1}{\sin(x)-2}值域

解析

(1)采用换元法。令t=\sin(x),有y=1-t^2+t+1=-t^2+t+2(-1\le t\le1),由二次函数的知识容易得到。
(2)采用换元法。令t=\sin(x),有y=\dfrac{2t+1}{t-2}(-1\le t\le1)。同余容易求出答案。

关于换元

换元是一种非常重要、应用广泛的解题方法,在数学的各大领域都有强大的功效。
本题采用的方法即以元换式,将三角函数化归为我们熟知的二次函数和分式。
在看出式中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的整体时,应当考虑以元换式。
对于本题的(1),应当联想到利用三角函数的”平方关系“来把两项化为同名函数。之后,显然y便成为了关于\sin(x)的二次函数。这样问题也便迎刃而解。
这一思想将会在后面的章节被广泛运用。希望到那时,你会认为采用换元是显然的。
本题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题目,因此不再赘述。

例题3

f(x)=1+\dfrac{2x+\sin(x)}{x^4+x^2}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。

错解

g(x)=\dfrac{2x+\sin(x)}{x^4+x^2},显然g为奇函数。故g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关于原点对称。故M+m=1+1=2

正解

例题3本是某道利用函数性质的典型题,但后来被笔者发现了问题,故挂在这里,提醒诸位注意函数的最大最小值的存在性。
在求最大最小值之前,首先要明确所求函数的有界性。
而本题的函数根本不存在最大值和最小值,其在竖直方向有渐近线x=0
故正确的答案是:不存在。

三角函数线(几何定义)

img

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,设\alpha对应的射线OA,以原点为圆心作单位圆(半径为1的圆),则:

  • \vec{HA}=\sin(\alpha):正弦线
  • \vec{OH}=\cos(\alpha):余弦线
  • \vec{TQ}=\tan(\alpha):正切线
简单例题

比较大小:\sin\dfrac{5\pi}7,\cos\dfrac{2\pi}7,\tan\dfrac{2\pi}7

解析

作三角函数线易得。需要注意到\dfrac{5\pi}7\dfrac{2\pi}7对应射线关于y轴对称。

常用公式

诱导公式

所谓诱导公式,即将k\cdot\dfrac\pi2+x的三角函数转化为x的三角函数。

只需掌握三角函数的图象。因为诱导公式的本质即平移。

和差角公式

\sin(x+y)=\sin(x)\cos(y)+\cos(x)\sin(y)
\cos(x+y)=\cos(x)\cos(y)-\sin(x)\sin(y)
\tan(x+y)=\dfrac{\tan(x)+\tan(y)}{1-\tan(x)\tan(y)}

以上合角公式。差角公式按照奇偶性修改符号即可。

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

  • 倒数关系:\sin(x)\csc(x)=1,\cos(x)\sec(x)=1,\tan(x)\cot(x)=1
  • 商数关系:\tan(x)=\dfrac{\sin(x)}{\cos(x)},\cot(x)=\dfrac{\cos(x)}{\sin(x)}
  • 平方关系:\sin^2(x)+\cos^2(x)=1,1+\tan^2(x)=\sec^2(x),1+\cot^2(x)=\csc^2(x)

证明十分容易,此处略去。

可以用如下图示:

img

其中三角形上两个顶点的平方和即下顶点平方,六边形对角线两顶点相乘为1。

有一个高考内常考的内容:需要化简分式三角函数(分子或分母含有三角函数)时:

  • 可以考虑利用分式基本性质,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三角函数,达到化简目的。
  • 如果乘以或除以一个三角函数时,有常数项无法除尽,可以考虑利用“平方和(差)为1的关系”,将常数项化为三角函数的平方和(差)。
一个简单的例题

已知\tan(x)=2,求:\dfrac1{\sin^2(x)-\sin(x)\cos(x)-\cos^2(x)}

解析

分子化为\sin^2(x)+\cos^2(x)后,分子分母同时除以\cos^2(x)

其余题目同理。

倍角公式

  • \sin(3x)=4\sin(x)\sin(60°-\alpha)\sin(60°+\alpha)
  • \cos(3x)=4\cos(x)\cos(60°-\alpha)\cos(60°+\alpha)
  • \tan(3x)=\tan(x)\tan(60°-\alpha)\tan(60°+\alpha)
  • \sin(3x)=3\sin(x)-4\sin^3(x)
例题

\sin1°\sin2°\sin3°\cdot\cdot\cdot\sin89°

解析

可以考虑分组。将其分为:1,59,61;2,58,62;\cdot\cdot\cdot;29,31,89
则原式=(\dfrac14)^{29}\sin3°\sin6°\cdot\cdot\cdot\sin87°\sin30°\sin60°
再继续分组即可。注意最后需要计算\sin36°的值。这个值有些复杂,因此只需要记忆有\cos36°=\dfrac{1+\sqrt5}4,再考虑确定正弦值的符号,利用“平方关系”得出\sin36°
最终答案为\sqrt{\dfrac{180}{2^{179}}}

注意,还可以利用复数章节的一个结论。

\sin\dfrac\pi n\sin\dfrac{2\pi}n\cdot\cdot\cdot\sin\dfrac{(n-1)\pi}n=\dfrac{n}{2^{n-1}}

和差化积、积化和差公式

  • \sin(x)+\sin(y)=2\sin\dfrac{x+y}2\cos\dfrac{x-y}2
  • \sin(x)-\sin(y)=2\cos\dfrac{x+y}2\sin\dfrac{x-y}2
  • \cos(x)+\cos(y)=2\cos\dfrac{x+y}2\cos\dfrac{x-y}2
  • \cos(x)-\cos(y)=-2\sin\dfrac{x+y}2\sin\dfrac{x-y}2
  • \cos(x)\cos(y)=\dfrac12(\cos(x-y)+\cos(x+y))
  • \sin(x)\sin(y)=\dfrac12(\cos(x-y)-\cos(x+y))
  • \sin(x)\cos(y)=\dfrac12(\sin(x+y)+\sin(x-y))
  • \cos(x)\sin(y)=\dfrac12(\sin(x+y)-\sin(x-y))

以上8式,即和差化积、积化和差公式。

例题1

已知\sin(x)+\sin(y)=\dfrac12,\cos(x)+\cos(y)=\dfrac13,求\cos(x-y),\sin(x+y),\tan(x+y)

解析

利用完全平方公式:
\sin^2(x)+\sin^2(y)+2\sin(x)\cos(y)=\dfrac14\tag{*}
\cos^2(x)+\cos^2(y)+2\cos(x)\cos(y)=\dfrac19\tag{**}
相加:2+2\sin(x)\sin(y)+2\cos(x)\cos(y)=\dfrac14+\dfrac19\tag*{.}
2\cos(x-y)=\dfrac{13}{36}-2,\cos(x-y)=-\dfrac{59}{72}\tag{1}
题目条件的两式相乘:
\dfrac16=\sin(x)\cos(x)+\sin(y)\cos(y)+\sin(x)\cos(y)+\cos(x)\sin(y)\tag*{.}
=\dfrac12(\sin(2x)+\sin(2y))+\sin(x+y)\tag*{.}
=\dfrac12\cdot2\sin(x+y)\sin(x-y)+\sin(x+y)\tag*{.}
\dfrac16=\sin(x+y)(-\dfrac{59}{72})+\sin(x+y)\tag*{.}

\sin(x+y)=\dfrac{12}{13}\tag{2}
利用(*)(**),可以得到:
\dfrac19-\dfrac14=\cos(2x)+\cos(2y)+2\cos(x)\cos(y)-2\sin(x)\sin(y)\tag*{.}
=2\cos(x+y)\cos(x-y)+2\cos(x+y)\tag*{.}
2\cos(x+y)(-\dfrac{59}{72})+2\cos(x+y)\tag*{.}

\cos(x+y)=-\dfrac5{13}\tag*{.}
\tan(x+y)=-\dfrac{12}5\tag{3}

如何想到本题的处理方式?

(1)我们注意到,\cos(x-y)应当表示为“同名积和”,即x和y的sin值乘积与cos值乘积之和。那么就要考虑构造这一“纯项积和”。考察题目条件,可以理解为:题目给定了u+v,我们要求uv。不难联想到完全平方公式。而考虑到两式相加后多余的平方项会成为常数项,问题便迎刃而解。
(2)对于\sin(x+y)的处理,应当表示为“异名积和”,即\sin(x+y)=\sin(x)\cos(y)+\cos(x)\sin(y)。依然用类似(1)的思想:题目中给出了u+v,p+q,我们要求uq+vp,显然可以考虑将u+vp+q相乘。此时再利用2倍角公式、和差化积公式来处理剩下的部分,余下的推理就十分自然了。
(3)对于\tan(x+y),可能有人会想到利用商数关系和平方关系,试图求出\cos(x+y)来求出\tan(x+y)。但这样做无法确定\cos(x+y)的符号。
考虑到\cos(x+y)=\cos(x)\cos(y)-\sin(x)\sin(y),这是“同名积差”,处理方法和(1)几乎是相同的,显然应当利用(*)(**)相减来构造。

等差数列的正(余)弦值求和

引入

试求\sum\limits_{j=1}^{n}\cos(a+jd)

解析

令原式=F,则:
\sin\dfrac d2F=\sum\limits_{j=1}^{n}\sin\dfrac d2\cos(a+jd)=\sum\limits_{j=1}^{n}\sin\dfrac d2\cos\dfrac{a+jd+\dfrac d2+a+jd-\dfrac d2}2\tag*{.}
=\dfrac12\sum\limits_{j=1}^{n}(\sin(a+jd+\dfrac d2)-\sin(a+jd-\dfrac d2))\tag*{.}
=\dfrac12(\sin(a+nd+\dfrac d2)-\sin(a+\dfrac d2))\tag*{.}
除以\sin\dfrac d2即可得到答案。

关于裂项

裂项的本质,即给定某数列的差分数列,求差分前的原数列。
我们会在数列中的“离散微积分”一节提到更加详细的内容。
对于本题的和式,如果十分熟悉“积化和差公式”,考虑到“积化和差公式”的第四式,只要构造出x,y,即可达到裂项目的;而由于等差数列的良好性质,这一x,y是十分容易构造,且仅可以构造出唯一一组的。

等差数列的正(余)弦值的2^n次方求和

  • 思路:需要考虑\cos^2(x)=\dfrac{1+\cos(2x)}2,依次降次,再展开,继续降次。由于x构成等差数列,2x也构成等差数列,最后降到一次时即可利用“等差数列的正(余)弦值求和”来处理。
例题

\cos^4\dfrac\pi{16}+\cos^4\dfrac{3\pi}{16}+\cdot\cdot\cdot+\cos^4\dfrac{15\pi}{16}

解析

\text{LHS}=(\dfrac{1+\cos\pi8}2)^2+\cdot\cdot\cdot\tag*{.}
=(\dfrac14+\dfrac12\cos\pi8+\dfrac14\cos^2\pi8)+\cdot\cdot\cdot+(\dfrac14+\dfrac12\cos{15\pi}8+\dfrac14\cos^2{15\pi}8)\tag*{.}
=\dfrac14+\cdot\cdot\cdot+\dfrac14+\dfrac12\cos\pi8+\cdot\cdot\cdot+\dfrac12\cos{15\pi}8+\dfrac14\cos^2\pi8+\cdot\cdot\cdot+\dfrac14\cos^2{15\pi}8\tag*{}
=2+0+\dfrac14(\dfrac{1+\cos\dfrac\pi4}2+\cdot\cdot\cdot+\dfrac{1+\cos\dfrac\pi4}2)=2+0+\dfrac14\times\dfrac12\times8=3\tag*{}

事实上,可以求等差数列正(余)弦值k次方的和,这需要使用牛顿公式进行递推,这是多项式中的内容,故暂时略去。

万能公式

  • \sin(2x)=\dfrac{2\tan(x)}{1+\tan^2(x)}
  • \cos(2x)=\dfrac{1-\tan^2(x)}{1+\tan^2(x)}
  • \tan(2x)=\dfrac{2\tan(x)}{1-\tan^2(x)}

以上3式,即万能公式。

万能公式主要用于换元,在做积分时就常常需要使用它。

Euler公式

您可能已经注意到,前面的恒等式都没有给出证明。这是因为这些内容在 Euler 公式的角度下是显然的。

e^{ix}=\cos(x)+i\sin(x)\tag{Euler}

由此公式可得:

\sin(x)=\dfrac{e^{ix}-e^{-ix}}{2i},\cos(x)=\dfrac{e^{i\pi}+e^{-i\pi}}2

其余三角函数同理。

证明 & 更加详细的内容请参考复数章节。

评论